新闻中心

苏超撬动人文经济:文体联动激活城市活力


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“苏超”)以 “全民参与 + 城市荣誉” 模式,将体育赛事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,踢出了一场精彩的 “人文经济” 好球。这场由 13 个设区市组队的业余赛事,不仅点燃了全民热情,更通过地域文化与消费场景的创新结合,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新引擎。

全民参与:足球场上的城市竞合

“苏超” 打破职业与业余界限,516 名球员中 65% 来自教师、快递员等非职业领域,年龄跨度从 16 岁到 40 岁,真正实现 “你行你上”。赛事设计巧妙融入城市文化符号,如南京与无锡的 “盐水鸭 VS 水蜜桃” 对决、徐州与宿迁的 “楚汉争霸” 等地域梗,将足球比赛升华为城市形象的 “竞技舞台”。这种以城市命名的赛事模式,激发了市民的归属感与荣誉感,第三轮场均观众达 1.5 万人,上座率逼近中超联赛。

文旅联动: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

各地文旅部门借势推出 “票根经济”,将赛事热度精准转化为文旅消费。常州对扬州游客开放全市 A 级景区免票,三天吸引 15 万人次跨城消费;盐城推出 “观鸟 + 观赛” 套餐,预订量超 2 万单;南京结合球票推出住宿、购物优惠,带动商圈消费激增。银联数据显示,第三轮 6 个主场城市异地文旅消费增长 14.63%,远超全省水平。这种 “体育搭台、文旅唱戏” 的模式,让赛事不仅是竞技场,更成为城市文旅资源的 “超级推介会”。

苏超撬动人文经济:文体联动激活城市活力贝斯特-全球最奢华的游戏平台

经济赋能:从赛事到产业链的乘数效应

“苏超” 撬动的远不止门票收入。常州 9.9 元 “门票 + 萝卜干炒饭” 套餐带动本土特产销量翻倍;徐州烧烤、南通早茶搜索量分别激增 197% 和 367%;金陵体育等企业股价涨停,赛事赞助与商务合作应接不暇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重构:苏州启用国际足联标准球场,宿迁开发 NFT 数字球衣,青训通道在校园萌芽,形成 “赛事 + 产业 + 人才” 的可持续生态。

“苏超” 的成功,印证了 “人文经济学” 的奥义 —— 文化与经济的共舞可触可感。正如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所言,赛事本体可能亏钱,但 “大账在于拉动效应与城市品牌”。这场持续 7 个月的足球盛宴,不仅让文旅局长笑纳流量,更让体育局长看到了 “以体促产” 的新路径,为全国提供了 “文体旅融合” 的江苏样本。